摘要

<正>"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的始终。其中《金匮要略》把"上工治未病"列为全书之首,对后世医家完善和发展"治未病"思想产生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