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动用界限提出相应开发策略,对改善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岩心驱替实验与T2谱相结合方法,分析了高倍数驱替下剩余油在不同孔喉半径中的分布规律;然后建立大、小孔喉微观并联模型,应用伯肃叶流动方程,揭示了原油在小孔喉中的滞留机理及临界驱替压力梯度;最后将大、小孔喉转化成油藏尺度下的高、低渗流层,考虑启动压力梯度,采用迭代法确定了滞留剩余油动用技术界限。结果表明,随着驱替倍数的增加,半径大于50μm大孔喉中的原油不断驱出,水相逐渐变为连续相,明显干扰半径10~50μm小孔喉中的原油流动,从而小孔喉形成“注水绕流式”滞留剩余油;此时小孔喉平均半径为35μm,对应的临界驱替压力梯度为0.06 MPa/m;确定剩余油有效动用技术界限,随着驱替压力梯度增大,驱油效率增加速度先加快后变缓。渤海SZ油田高含水期采取水平井联合定向井分层系开发模式,驱替压力梯度提高1.8倍,采油速度提高0.8个百分点,水驱采收率提高16.8个百分点,极大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发展和丰富陆相稠油油田高效开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