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阳性脑梗死患者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L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出情况, 将患者分为LA阳性脑梗死组(168例)和LA阴性脑梗死组(48例), 对比两组患者间的实验室检测数据, 并且纳入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 包括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等进行比较分析。LA分别采用二氧化硅凝固时间(silica clotting time, SCT)法和改良的稀释蝰蛇毒时间(diluted russell viper venom time, dRVVT)法进行检测。将LA阳性脑梗死组根据阳性检出情况分为3个亚组, 分别为dRVVT单阳组(110例), SCT单阳组(40例)及dRVVT、SCT双阳组(18例), 并进行不同亚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LA阳性组脑梗死患者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水平[(102.85±14.39)%、(108.52±22.62)%]低于LA阴性组[(110.16±11.10)%、(116.34±18.1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2.20, P值分别为0.001、0.029)。LA阳性组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3.43(3.07, 4.03)g/L、17.92(14.07, 23.71)μmol/L、6.97(2.33, 11.46)mg/L、15.00(6.75, 29.00)mm/h、8.61(6.72, 10.86)×109/L、5.81(4.39, 7.91)×109/L]高于LA阴性组[3.14(2.68, 3.62)g/L、14.62(12.49, 18.41)μmol/L、3.18(2.09, 4.32)mg/L、9.50(3.75, 19.00)mm/h、7.20(6.22, 8.33)×109/L、4.47(4.02, 5.57)×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2.89、3.32、2.45、3.15和3.76;P值分别为0.006、0.004、0.001、0.014、0.002和<0.001)。而年龄、性别、BMI、个人史、既往病史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阳性组不同亚组间比较, 双阳组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0.58(0.50, 0.84)mg/L、7.77(5.94, 21.61)mg/L]高于SCT单阳组[0.45(0.32, 0.56)mg/L、2.98(1.09, 6.07)mg/L];而双阳组蛋白S水平[(97.36±25.45)%]低于SCT单阳组[(114.85±22.7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VVT单阳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水平[0.58(0.50, 0.84)mg/L、11.40(11.10, 12.10)s、6.97(4.07, 11.97)mg/L、5.83(4.51, 8.27)×109/L]高于SCT单阳组[0.45(0.32, 0.56)mg/L、11.15(10.70, 11.43)s、2.98(1.09, 6.07)mg/L和5.08(3.92, 6.07)×109/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RVVT单阳组蛋白C、甘油三酯水平[(105.65±20.62)%、1.38(1.05, 1.75)mmol/L]低于SCT单阳组[(117.05±20.86)%、1.60(1.29, 2.36)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A阳性和LA阴性脑梗死患者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LA阳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偏高, 而抗凝血酶和蛋白C水平偏低。密切关注LA阳性脑梗死患者实验室相关风险因素的水平及变化, 及早给予干预和治疗, 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及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