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同时测定其中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槲皮苷为参照,绘制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采用同一HPLC法测定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新绿原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均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0;共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新绿原酸(1号峰)、绿原酸(3号峰)、隐绿原酸(4号峰)、芦丁(7号峰)、槲皮苷(11号峰)。PCA和PLS-DA结果均显示,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各自分为一类;VIP值大于1的共有峰依次为7号峰(芦丁)、20号峰、5号峰、13号峰、2号峰、18号峰、3号峰(绿原酸)、14号峰、17号峰和19号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槲皮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7~60.29μg/mL(r=0.999 7)、1.40~22.42μg/mL(r=0.999 5)、3.76~60.22μg/mL(r=0.999 9)、2.19~35.06μg/mL(r=0.999 9)、25.49~407.88μg/mL(r=0.999 7);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101.12%、98.86%~100.63%(RSD均小于3%,n=9)。干鱼腥草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7、0.33、0.59、0.61、6.17 mg/g,饮片中分别为0.42、0.11、0.26、0.23、3.16 mg/g。结论 所建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芦丁等成分可能是影响其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干鱼腥草药材经炮制后,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均有所降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