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与内蒙产蒙古黄芪的ISSR体系优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崔洁; **丹; 王倩玉; 陈彤垚; 张福生*; 秦雪梅*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 31(11): 1941-1948.
DOI:10.16333/j.1001-6880.2019.11.013

摘要

本研究对影响蒙古黄芪ISSR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对蒙古黄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确立蒙古黄芪ISSR初始反应体系,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ISSR反应体系,确立了最终的ISSR体系。采用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对8批蒙古黄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此次实验获得的黄芪ISSR-PCR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包含10×PCR Buffer 2μL、dNTPs 0.5 mmol/L、Taq酶1.0 U、MgCl2 3.5 mmol/L、引物0.25μmol/L、DNA 50 ng。14条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位点118个,遗传一致度在0.492 1~0.730 2之间,遗传距离在0.314 5~0.709 1之间。由聚类分析可知8批蒙古黄芪以产地分为了3类,内蒙古兴和县,山西浑源官儿乡各聚为一类,其余山西不同产地聚为一类。本实验表明建立的蒙古黄芪ISSR体系稳定,而山西与内蒙2个产地的蒙古黄芪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结果为黄芪良种选育及种质保护奠定基础。

  • 单位
    山西大学;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化学化工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