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人为干扰对西天山野果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后期野果林的恢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天山野果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法,选择32个20 m×20 m具代表性的样地布置样方。以乔木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各层次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研究轻度(距离核心景区2~3 km)、中度(距离核心景区1~2 km)、重度(距离核心景区0~1 km)3种人为干扰强度下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结果]①从群落结构来看,轻度和中度干扰条件下乔木个体多分布在中径级(20 cm<DBH≤30 cm)和中高度级(5 m<树高≤8 m);而重度干扰下乔木个体多分布在小径级(10 cm<DBH≤15 cm)、中径级(20 cm<DBH≤25 cm)和高高度级(8 m<树高≤10 m),其群落结构与轻度和中度干扰下乔木层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②在总面积为1.28 hm2的32个样地中,共记录到93个植物物种,隶属于40科84属;物种数随着人为干扰强度增加呈递减趋势,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扰下群落的物种数依次为93种、69种和51种。Shannon-Wiener指数H值、均匀度指数J值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优势度指数H’值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重度人为干扰会普遍降低野果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造成群落结构不稳定,不利于植被恢复和物种多样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