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针对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均以监测为主,而统计影子银行体系是监测的前提。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本文构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一是国际社会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统计方法主要包含五种:广义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广义非银行信用中介法、基于经济功能的狭义非银行信用中介法、基于风险的(狭义)非银行信用中介法和狭义非核心负债法;二是是否统计非MMFs投资基金,是IMF和FSB统计范围的主要差异,前者排除,而后者包含;三是从资产还是负债角度统计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要明确一个视角,就可以避免统计混乱和重复统计。结合中国实践,借鉴FSB狭义非银行信用中介法,从负债融资视角出发,本文提出了中国的狭义影子银行体系统计口径,涵盖规模指标、结构指标(资产结构指标、负债结构指标等),以及影子银行体系与其他金融部门之间的关联性指标。可以大致观察到影子银行体系总量和规模特征,以及潜在的风险点及其传染路径。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