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描述了2009年夏季针对胶东半岛沿海海雾灾害爆发进行的一次现场调查过程,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地面、高空天气形势,以及对引发这次海雾过程的物理机制展开讨论。得出水气温差条件在2°—4℃之间,海表相对湿度以及低层大气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低层风向以南风为主,风速3—4级之间是最有利于黄海出现平流雾的大气物理条件。利用WRF模式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 单位
描述了2009年夏季针对胶东半岛沿海海雾灾害爆发进行的一次现场调查过程,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地面、高空天气形势,以及对引发这次海雾过程的物理机制展开讨论。得出水气温差条件在2°—4℃之间,海表相对湿度以及低层大气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低层风向以南风为主,风速3—4级之间是最有利于黄海出现平流雾的大气物理条件。利用WRF模式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大气的水平能见度分布。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黄海海域实际的海雾生消过程,对海雾的三维结构有一定的模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