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碳排放显著变化,估算由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量变化可以为区域“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实践参考。为摸清大西安地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碳排放效应,基于排放因子法和PLUS (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从行政单元和栅格两种尺度,探索研究区土地利用和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关系并模拟其未来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年均减少21.86 km2;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波动减少,年均减少面积分别为0.28 km2、1.69 km2和0.08 km2;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张,年均扩张面积23.88 km2;未利用地面积波动增加,增加面积为1.14 km2。2) 1990—2020年,大西安地区碳排放量由280.00 t(C)·a-1增长至2342.27 t(C)·a-1,年均增长68.74 t(C);空间分布总体呈“南高北低”的格局。3) 1990—2020年,大西安地区碳排放强度最大值由7461.94 t(C)·km-2·a-1增加至45 400.90 t(C)·km-2·a-1,增长了5.08倍。空间上,该地区碳排放强度始终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模式。4) 2025年和2030年,大西安地区依旧是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面积之和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53%和62.45%; 2020—2030年,该区域内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而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碳排放总量增加2.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