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交往的哲学基础由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地影响存在这个基本原理构成,马克思提出的人的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是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交往哲学基础的关键。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社会交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复杂深刻的精神内涵凝聚为更具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现实。在共同体生活的交往历程中,由于文化资本的介入,社会交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价值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彰显。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增强了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主体能动性、主观自觉性和自主选择的创造性,身体也具象为一个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共性的流动场域。处于不同社会结构、具有不同交往方式的个人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摄下互相联系和结合起来,在这个背景下社会交往的方式也要适应时代变化并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