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职业噪声暴露人群高血压一级预防效果评价

作者:许培培; 张琳; 杨帆; 朱蛇锁; 向全永*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9, 27(04): 292-296.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9.04.013

摘要

目的探讨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模式对高血压防控的效果,为职业噪声暴露人群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南京市辖区内选择某噪声危害作业场所539名职工作为研究对象,由心内科专家、企业工会组织和省级慢病防控专家组成研究小组,依托职业场所平台,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进行为期2年的高血压一级预防干预活动。干预前后进行饮食生活行为、噪声危害和防护知识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和配对χ2检验。结果干预后管理对象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下降;高血压知晓率(100.00%)、治疗率(85.71%)和控制率(50.65%)均较干预前(68.02%、27.48%和15.32%)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钠盐摄入、控制脂肪摄入、适宜运动、自我监测血压和噪声防护比例均显著提高,饮酒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男性吸烟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吸烟人群中有控烟行为和戒烟意愿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噪声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护耳器正确佩戴率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职业场所的高血压一级干预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单位
    南京南钢医院;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通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