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凋落物回归影响着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碳氮循环,是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和土壤地力维持的重要过程。通过分析添加杉木木荷(Schima superba)凋落物处理下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及林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30年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添加杉木凋落物(S)、木荷凋落物(M)以及杉木与木荷凋落物混合物(SM),混合质量比例设置为m(杉木):m(木荷)=5:1。通过60天室内培养,测量不同处理土壤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土壤有机碳(WSOC)、酸溶性有机碳(HHOC)、碱溶性有机碳(AHOC)、难溶性有机碳(ROC)含量及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GC;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多酚氧化酶,PPO;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中土壤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探讨添加不同凋落物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添加杉木+木荷混合凋落物后土壤腐殖化程度高于添加单一凋落物;在添加单一凋落物的处理中,添加木荷的处理土壤腐殖化程度较低,土壤中ROC含量占比较高。此外,与单独添加杉木凋落物相比,添加混合凋落物的土壤中NH4+-N含量提高了107.4%。②添加杉木凋落物土壤的GC、NAG、PPO酶活性显著高于添加木荷凋落物土壤的;混合凋落物分解可显著提高土壤GC和NAG酶活性,与添加杉木凋落物相比分别增加了3.5%和1.5%,与添加木荷凋落物相比分别增加了176.6%和36.0%。③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AHOC含量与土壤GC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NAG酶活性与W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H4+-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PPO酶活性与NO3--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ROC、HH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添加不同凋落物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与添加木荷凋落物相比,添加杉木凋落物的土壤腐殖化程度较高,与碳氮循环相关的酶活性较高;而添加杉木木荷凋落物混合物与添加单一凋落物相比,更有利于土壤腐殖化程度的提升,提高土壤碳氮转化酶活性,进而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循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