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往对违禁书刊,特别是对南京政府时期违禁书刊的研究,主要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两种范式。前者采用的是"法条主义"的路径,后者则大多采用意识形态的视角,这两种研究范式常常是共享的,从而形成政治、法律的循环视角。但从传播的视域观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禁书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生产流通的,它关联着城市空间、官僚体系、商业文化、流通载体等环境条件,背后也体现着出版商或为了信仰与主义,或出于商业利益,甚或盲目跟风而进行产销的多种目的。在官方训令密如雨下,查禁行动日甚一日的背景下,违禁书刊却依然层出不穷,禁不胜禁。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原因复杂多样,政府官僚体系的运作机制、基层执法的文化实践、租界/地方政权的割据状态,以及出版机构强烈的趋利行为,都为违禁书刊的产制、流通提供了生存空间与发展条件。
-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