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以其内在的审美和外在的张力,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很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在思想界以庄子为先导,在书法界以颜真卿开先河,并衍生开来。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支离”作为“四宁四毋”美学的核心,充分体现在以傅山书法为代表的“遗民书法”和以黄慎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书法审美中,同时以吸收民间书法资源为纽带,以“审丑”“自由”“创新”的面目出现。这为我们集体审视中国书法风格的走向,深入理解中国书法理论发展的脉络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也为今后的书法创作提供了方法论、史学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