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效果, 分析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及Ki67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Luminal A型30例, Luminal B型31例, HER-2阳性型10例, 三阴型12例。观察不同分子亚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同时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病变组织中ER、PR、HER-2和Ki67表达的情况, 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临床总有效58例, 总有效率为69.8%(58/83), 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9例, 占比为10.8%(9/83)。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最高为Luminal B型26例, 达pCR最高为三阴型3例。病理学结果显示相对于治疗前, 新辅助化疗后ER(阳性表达增加6例, χ2=1.03, P=0.310)、PR(阳性表达增加8例, χ2=1.56, P=0.210)和HER-2(阳性表达减少2例, χ2=0.10, P=0.748)表达无明显变化;Ki67表达化疗后25例(30.1%)较化疗前59例(71.1%)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 P<0.001)。Luminal A型化疗后增加5例, 均由Luminal B型转化而来, 但Kappa值为0.919(P>0.75), 一致率为91.9%, 化疗前后一致性好。临床有效比较, 化疗后HER-2表达59例不变(临床有效48例)、9例上调(临床有效4例)、15例下调(临床有效6例),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 P=0.002);Ki67表达35例不变(临床有效20例)、7例上调(临床有效2例)、41例下调(临床有效36例),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 P=0.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Luminal B型临床有效率最高, 三阴型pCR率最高。且能够显著降低Ki67的表达, HER-2、Ki67下调对临床有效率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