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转染细胞活性Meta分析SPIO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的最佳浓度区间

作者:曾丹妮; 廖蕤堃; 吴晓凤; 邓小林; 张竹; 张力强; 文明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2(03): 343-347.
DOI:10.13406/j.cnki.cyxb.001203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转染细胞的活性,Meta分析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在分子影像学实验中用于转染细胞的最佳浓度区间。方法:系统检索国外(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国内主要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3月间关于SPIO转染细胞的最佳浓度区间的相关文献,结合Cochrane协作网的推荐,制定纳入研究文献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偏倚性检验(Begg’s检验)、异质性检验(I2、P值、Q值检验法),在异质性较大时行亚组分析,讨论各组异质性(I2、P值、Q值检验法),计算各组死细胞比率均差值在各浓度上的合并效应量及95%可信区间,并画出SPIO浓度对细胞活性影响的剂量反应曲线,获取最佳浓度区间。结果:共14篇国内外研究论著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异质性检验I2=60.61%;P=2.675×10-9;Q=139.62,提示数据组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故进一步行亚组分析,按SPIO修饰或标记材料不同分为4组[A组:SPIO-聚乙烯酰胺(PEI)组;B组:SPIO-多聚赖氨酸(PLL)组;C组:SPIO-葡聚糖组;D组:SPIO-探针组],各组数据无明显异质性;拟合各组各浓度节点死细胞比率均差值及95%可信区间,画出剂量反应曲线(三次样条插值拟合曲线),分别得到A至D组较适宜的浓度区间值:46、1050、1050、525μg/m L。Deeks漏斗图呈较对称漏斗形,P=0.23>0.1,表明数据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当SPIO由聚乙烯酰胺(PEI)、葡聚糖、葡聚糖-多聚赖氨酸(PLL)包裹或制备为探针时,以SPIO对细胞的毒性影响为主要衡量指标,标记细胞的适宜浓度区间分别为:46、1050、1050、525μg/m L。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