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水分及菌酶协同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作者:许蒙蒙; 罗怡; 王顺洋; 张悦; 李梦云; 霍文颖; 牛丽珠; 车龙*
来源: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2, 43(06): 22-2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水分及菌酶协同发酵对豆粕品质的影响。[方法](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水分处理组,料水比分别为1∶0.4、1∶0.5、1∶0.6、1∶0.7、1∶0.8,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使用复合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粪肠球菌=1∶1∶1)发酵豆粕,通过测定分析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及活菌含量,确定最适料水比。(2)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5个不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处理组,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400、800 IU/g,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进一步测定发酵豆粕表观特征、营养指标、活菌含量及蛋白质亚基分布,确定最佳中性蛋白酶添加量。[结果](1)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各处理组发酵豆粕粗蛋白水平无显著(P=0.074)差异,料水比为1∶0.6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较发酵前提高了9.39%;随着初始发酵水分的提高,发酵豆粕pH值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含量及3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升高,1∶0.6组发酵后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1∶0.4组和1∶0.5组;复合菌的存活量在料水比为1∶0.8时最高,总量达到1.43×109CFU/g。结合上述试验结果并考虑工业化生产条件,选择料水比为1∶0.6作为最适发酵水分开展后续试验。(2)在料水比为1∶0.6条件下,不同蛋白酶添加水平对各组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小分子蛋白水平线性提升,在蛋白酶添加量为800 IU/g的处理组中,<30 kDa范围内的蛋白质水平高达65.56%,较未添加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提高2.61倍;发酵豆粕中3种菌的存活量随着蛋白酶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0 IU/g处理组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200、400、800 IU/g处理组,酵母菌的存活量极显著(P<0.01)高于400、800 IU/g处理组。[结论]选择料水比为1∶0.6并在底物中添加100 IU/g的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可有效改善豆粕的品质。

  • 单位
    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