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MRI纤维环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zone,HIZ)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其对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经手术治疗的101例(103个椎间盘)下腰痛患者术前腰椎MRIT2WI,发现36例(36个椎间盘)纤维环后部高信号区(HIZ),65例(67个椎间盘)纤维环后部无高信号。手术取病变椎间盘后外侧纤维环,HE染色后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下腰痛组纤维环层明显变薄,胶原纤维细胞少,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其中,高信号区(HIZ)组除一般表现外尚发现具特征性的三类变化:①纤维环中出现自内向外的血管腔隙样变化(血管腔内有或无红细胞),伴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的浸润,并且有胶原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②纤维环中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明显,形成结节样团状结构。③纤维环中出现退变和增生并存的软骨样细胞,周围水肿,无淋巴细胞浸润。此3种病理变化经计数资料的χ2检验与无高信号区组(非HIZ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HIZ组和非HIZ组的临床表现发现:HIZ组L4,5节段常见;腿痛多限于大腿部;感觉、运动、反射改变和直腿抬高试验均较非HIZ组不典型。结论:腰椎MRIT2WI纤维环出现的高信号区(HIZ)是椎间盘内部结构病理改变在影像学上的一种较具有特异性的表现;有HIZ表现的下腰痛是一类具有自身特点的腰痛类疾病。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