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慧"在希腊文化中一贯有实践性智慧与理论性智慧之分。所谓实践性,即指世俗生活所需的技艺,更多属于感觉和经验的能力范畴。所谓理论性即指普遍性的、关于万物背后的本原与原因的、统一的知识,更多属于理性、理智直观的能力范畴。通过历代哲学家的不断建构,在晚期希腊哲学那里寻求两种智慧的汇通成为了智慧论的时代主题。在两希文化交汇之后,问题就具体转变成:人如何能够获得最高的智慧、以及智慧者是否存在等。智慧被认为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奥古斯丁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智慧论的传统,将智慧等同于认识真理,提出了理性与信仰两种认识能力在追求真理与智慧过程的重要性。为此,他将智慧论的关切从外物转向了人的内在自身,从纯粹求知转向了寻求个人生命的幸福,从怀疑论转向了寻求权威引导,体现晚期希腊哲学智慧论转型的时代诉求,也折射了西方智慧论发展与演变的独特精神。这一哲学历程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西文化对"智慧"求索的差异也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