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并划分为2个组合:(Ⅰ)Abietineaepollenites-Quercoidites-Polypodiaceaesporites组合;(Ⅱ)Abietineae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组合Ⅰ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中期;组合Ⅱ时代为渐新世Rupelian晚期至Chattian早期。植被面貌变化为:针阔混交林,底部生长着蕨类植被→针叶林。通过孢粉组合属性特征的研究得出孢粉组合Ⅰ代表了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孢粉组合Ⅱ代表了亚热带较湿润性气候。通过共存因子分析得出:在渐新世Rupelian中期至Chattian早期时间段内百色盆地年均降雨量(MAP)在797.5~1 293.7 mm之间,年均温度(MAT)在11.3~22.6℃之间,为北亚热带气候特征。而现在的百色盆地位于南亚热带(年均温度:22.0℃,年均降雨量:1 070.5 mm),二者的差异可能与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所造成的亚洲板块“右旋”有关。

  • 单位
    华北科技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