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鱼设施设计要点及有效性评价

作者:侯轶群; 蔡露; 陈小娟; 温静雅; 贺达; 金瑶; 陶江平*; 赵先进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 2020, 42(03): 19-23.
DOI:10.14068/j.ceia.2020.03.005

摘要

本文从过鱼设施的设计要点、现状和有效性评价、问题和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论述。过鱼设施按组成结构划分为进口、主体结构、出口三部分。进口是过鱼设施的重中之重,设计主要以鱼类时空分布与环境响应因子、鱼类喜好的流速流态、鱼类的游泳能力等生物学指标为支撑,设计要点包括位置、结构、数量、运行水位等。主体结构生物学指标主要为鱼类的游泳能力,鱼类对紊流的响应指标,其中鱼道的设计要点有坡度、长度、流速和池室结构等;对于升鱼机、集运鱼系统而言,设置转运中避免出现机械损伤和应激反应措施为其设计要点。出口结构的设计要点为数量、运行水位、拦漂设施等。近年来,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过鱼种类、数量、过鱼规律、过鱼效率等鱼道效果评价结果,但仍然存在效果监测未普及、支流过鱼设施未受到重视、生物指标体系不完善、下行过鱼设施缺乏等问题,建议环评部门尽快出台效果评价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开展基础生物学指标及下行过鱼设施研究,制订鱼类洄游通道恢复计划,进一步提高我国过鱼设施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