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油茶籽种皮成分、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颍颍; 盛占武; 郑晓燕; 云永欢; 陈海明; 张伟敏*
来源:热带作物学报, 2021, 42(02): 553-561.
DOI:10.3969/j.issn.1000-2561.2021.02.034

摘要

油茶籽种皮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本文通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油茶籽种皮成分、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实现油茶籽种皮变废为宝和深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比了酸法、碱法、亚临界水和离子液体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海南油茶籽种皮中的总酚含量、纤维素组成,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油茶籽种皮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DPPH、ABTS和还原力体外抗氧化体系评价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油茶籽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预处理方法均会降低油茶籽种皮得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其中以亚临界水处理种皮得率损失最小[(80.07±0.01)%],而酸法和碱法处理后纤维素含量[(39.36±0.40)%、(36.67±0.74)%]基本不损失,与原料[(38.83±3.81)%]差异不显著。不同预处理方法能够使油茶籽种皮纤维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孔洞增加,使纤维结构的无定型区比例升高;未经处理的油茶籽种皮原料强度较大,结晶指数为41.67,其次是酸法、碱法、亚临界水和离子液体处理所得油茶籽种皮结晶指数,分别为28.37、28.69、27.34和25.17。此外,原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好、酸法和亚临界水处理样品次之、而碱法和离子液体处理样品最差,这与油茶籽种皮中总酚和单宁含量高低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酸法和亚临界水预处理优于碱法和离子液体,活性物质稳定性好,损失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