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农民工身份的研究,不应忽视其劳动力身份的本质属性,而应从劳动过程和生产体制的角度描述新的劳动形式和劳动者状态,以及对于其身份转型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解释。研究以建筑业农民工为例,从劳动过程的角度对农民工身份的生产与再生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分包劳动体制通过劳动过程的个人管理、工资的弹性支付以及关系控制三种途径遮蔽了劳资关系,消弭了建筑业农民工产业工人的职业身份;第二,包工队内部的"庇护—依赖"关系稀释和转化了资本剥削劳动力价值引发的抵抗,用工方式的弹性化使得劳动控制的中心从组织内部的控制走向"市场控制",分包劳动体制在农民工内部获得了合法性并得以强化;第三,管理者的态度和评价构成了农民工身份认知的主要来源,使其主动与"农民"相联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表现为对包工制的依赖和认同、对劳资力量不均衡的被动接受以及自我隔离的适应策略。研究认为,生产过程对农民工身份的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农民工身份最终会通过自我实践被不断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