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广式玻璃刻画在近代中国玻璃工艺史上是一特例。对比同期套色(北京也称套料)玻璃工艺以器物为主,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洲则以平面化的刻画形式装饰于岭南传统建筑并盛极一时,但由于其短暂的辉煌以及地域性和社会动荡等因素,目前实物存世不为乐观,导致学界对广式玻璃刻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并与岭南四大名园、广州文物总公司、广州酒家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的藏品互为考证,得知文人造园、行商修宅、岭南画家介入玻璃刻画业等审美行为对玻璃刻画的涵化进程影响颇大,继而指出近代岭南名流文士放眼世界、开放包容、求新善变而不失取长固本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