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辣椒幼苗在光强(58±1)μmol/(m2·s)下,设置光周期24 h(光/暗14 h/10 h)、12 h(光/暗7 h/5 h)和6 h(光/暗3.5 h/2.5h)等3个水平,红蓝光光强比分别是7:1(7RB)和1:1(RB)等2个光质配比水平,共6个处理,经过30 d后,对植株形态、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试验表明P12-7RB下的辣椒幼苗地上干重和总叶面积最大,P6-RB处理的相对生长率(RGR)和比叶面积(SLA)比P24-RB分别高55.88%和23.62%。尽管P6-RB与P24-RB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无显著差异,但辣椒苗生长在P6-RB处理下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系统的量子产额(ΦPSII)0.68mol/(m2·s),以及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NPQ)0.17μmol/mol。P6、P12和P2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RB下的幼苗与7RB下的幼苗相比具有显着更好的光合性能。试验表明辣椒可以适应非自然条件下的光周期。处理P6-RB补光参数对辣椒幼苗的生长最有利,可有效地用于植物厂,这为植物工厂延长光周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