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患者AngⅡ和NO与IGF-1关系研究及通心络疗效

作者:马琦琳; 杨天伦; 孙明; 李元建; 汤参娥; 陈锋; 贺石林; 陈方平
来源: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7, 23(10): 1291-1294.
DOI:10.3321/j.issn:1001-1978.2007.10.008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相关性,探讨通心络干预疗效。方法观察入选的40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C>5.72mmol·L-1或LDL-C>3.64mmol·L-1)和35名健康体检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AngⅡ、NO、IGF-1和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的变化,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以及NO与IGF-1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通心络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粒为0.26g),每日3次,安慰剂组:20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服用安慰剂,疗程为8wk,观察通心络对上述指标以及血脂的影响。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NO和IGF-1含量明显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而AngⅡ、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明显增高。高胆固醇血症患者AngⅡ与IGF-1呈负相关(r=-0.406,P<0.01),NO与IGF-1呈正相关(r=0.718,P<0.001)。使用通心络治疗8wk后,IGF-1、NO明显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AngⅡ和可溶性E-选择素降低。结论IGF-1含量降低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机制,通心络提高IGF-1水平可能是其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保护的新机制。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