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宁夏素有“九寨咽喉,七关襟带”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宁夏在历史上就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千百年来,宁夏各族人民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依黄河而生,共同开发了宁夏、书写了宁夏的历史,也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古代不同民族在宁夏地区往返迁徙,分合盛衰,更替伸缩反映了多民族演进与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缩影,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近代宁夏各民族共赴国难,萌生、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革命的实践中,增强了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国各地支援边疆建设、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都有大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支宁人员进入宁夏或在宁夏内部进行迁徙交融。他们与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相处融洽,相互交流,加速了宁夏地区的民族交融,增强了“五个认同”,共建民族团结示范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巩固。新时代,宁夏要秉承优良传统,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
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