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采用及物和作格两个分析模式,探讨中国古代诗歌《春雨喜雨》及其英译的生态属性。通过对原诗及其译文表层语义中小句参与者与动作过程进行生态解读发现:原诗前四句与后四句在表层语义上动静结合,交替出现物理性场所施事、社会性场所施事、人外生命体施事、群体施事及个人施事。这些参与者角色地位平等,在深层语义上体现了人与非人生命体及所属场所的和谐交融;此外,非作格小句的反复出现,也凸显了各类非人元素动作的自发性,反映出其在深层语义上的主体地位。因此,该诗及其译文都传递了积极正面的生态意义,属于生态保护型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