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儿童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延迟诊断的原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且行电子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89例,根据确诊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诊断组(n=46)与延迟诊断组(n=4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延迟诊断的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延迟诊断与居住农村、未提供确切异物吸入史、首诊时未完善影像学检查、首诊于县级或以下的基层医院以及因误诊为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而反复就诊(次数≥2次)有关,且与支气管镜下表现异物为植物性、异物位置在分支气管因素有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次数≥2次和异物在分支气管,是延迟诊断的高危因素,首诊三甲医院是延迟诊断的阻碍因素(P<0.05)。结论 <3岁的农村居住幼儿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反复咳嗽、喘息且治疗效果欠佳时,宜尽早去三甲医院完善气管CT三维重建检查,并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避免延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