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用药品不良反应(ADR)暴露率代替ADR发生率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更准确地描述药品使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某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统计出各类药品及各亚类抗菌药物在门诊、住院患者中发生的例数;另统计各亚类抗菌药物在门诊、住院及全院的使用人数及用药频度(DDDs),分别计算其ADR发生率(发生例数/使用人数)及ADR暴露率(发生例数/DDDs)。将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用ADR发生率排序号除以ADR暴露率排序号计算各亚类抗菌药物的序号比,根据序号比进行同步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4类抗菌药物中有3类门诊序号比介于0.51.5之间,住院序号比只有青霉素类在0.51.5之外,总序号比全部为1,全部序号比90%以上介于0.51.5之间,且多数序号比为1。结论:受门诊处方方式的影响,ADR暴露率不宜用于门诊患者ADR发生概率的计算;用ADR暴露率替代ADR发生率用于住院患者ADR发生概率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需扩大药品种类和人群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