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污染治理是保障国家水环境安全的迫切需要,基于2014—2018年全国主要流域148个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和政策演进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研究了"河长制"政策效应及其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来看,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降低了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显著降低了水中的氨氮含量,并显著提升了水质综合情况。但对于pH和溶解氧这两个指标却具有消极影响。这说明地方政府在水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抓大放小"倾向。从整体来看,河长制政策效果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南方城市优于北方城市。这提示中国在未来水治理过程中应吸纳社会力量,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并因地适宜,实现差异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