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GEO芯片差异基因分析方法探讨肾气丸治疗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机制,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肾气丸治疗EMT的作用靶点。方法:依据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肾气丸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GEO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3.7.0软件绘制核心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肾气丸对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CDC2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 (NCOA1)、细胞周期蛋白B1 (CCNB1) mRNA的影响。结果:共得到肾气丸活性成分229个,预测作用靶点共1 331个,与EMT GEO芯片共同靶点共221个。肾气丸治疗EMT主要作用于AKT1、CDC20、EGFR、NCOA1、CCNB1等靶点。GO富集分析涉及到营养物质反应、金属离子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得到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催产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证明肾气丸治疗可升高腺嘌呤造模小鼠肾组织中AKT1 mRNA表达,降低CDC20、EGFR和CCNB1 mRNA表达(P<0.05)。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实验验证,初步阐明肾气丸可通过调节AKT1、CDC20、EGFR、CCNB1 mRNA表达来改善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