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共同体思想可追溯至《尚书·尧典》。春秋后期,孔子面临礼坏乐崩的局面,建构了内仁外礼的共同体结构。《大学》篇通过"明明德""亲民"与"止于至善",论证了自上而下的家国共同体。孟子认为,为政者要有恻隐之心,才能施行仁政,只有制民之产,才可以"保民而王",从而构筑了王道政治共同体。儒家的共同体思想以及在历史上的实践,对于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