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且容易复发。中药七方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运用普遍且疗效肯定,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获取七方胃痛颗粒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PharmGKB数据库获取CAG疾病基因,对疾病基因和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取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关基因网络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R软件中“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小分子和蛋白的对接情况,对活性化合物和关键靶点相结合的活性进行验证,利用AutoDock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结果的可视化。结果:最终得到七方胃痛颗粒药物有效成分221个,潜在靶点4120个,CAG相关靶点886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4个。蛋白互作网络中核心基因为HIF1A、AKT1、FOS、STAT1、MAPK1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得到3999个条目,分子功能得到488个条目,细胞成分得到316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获得17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七方胃痛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丹参酮IIA-RELA,槲皮素-RELA,槲皮素- STAT1,槲皮素-FOS,槲皮素-HIF1A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预测了七方胃痛颗粒及其加减方可增强胃黏膜防御力,减轻炎症刺激从而起到缓解CAG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 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