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2N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金佩佩; 梁茜; 戴菁; 丁秋兰; 孙顺昌; 王学锋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 17(02): 151-154.
DOI:10.16150/j.1671-2870.2018.02.006

摘要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2N型家系的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结果,明确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该家系的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ristocetin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RIPA)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抗原、vWF活性测定、vWF胶原结合试验、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活性、vWF与FⅧ结合试验检测,并作出表型诊断。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VWF基因和F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和F8基因变异。结果:vWD家系先证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出血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瑞RIPA试验、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vWF抗原、vWF活性和vWF胶原结合试验检测结果均正常,FⅧ活性下降,vWF与FⅧ的结合能力降低。对先证者进行基因测序,发现其VWF基因19号外显子存在c.2446C>T(p.Arg816Trp)错义突变,其儿子在该位点为杂合突变,而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8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c.2446C>T(p.Arg816Trp)错义突变是导致该家系先证者发生2N型遗传性vWD的原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