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非艾滋病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非艾滋病PC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例(77.8%)、咳嗽6例(66.7%)、喘息4例(44.4%)。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或散在斑片影、磨玻璃影及囊状透亮影,斑片影9例(100.0%)、磨玻璃影5例(55.6%)、囊状透亮影5例(55.6%),双肺内、中、外带分布无差异,肋膈角处可累及,合并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33.3%)、胸腔积液1例(11.1%)。9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WBC)升高5例(55.6%),平均WBC(10.53±4.24)×109/L;降钙素原(PCT)不同程度升高8例(88.9%),平均PCT(0.19±0.18)ng/ml;氧合指数不同程度下降7例(77.8%),平均氧合指数(245.50±140.30)mm Hg(1 mm Hg=0.133 kPa);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例(33.3%),平均淋巴细胞计数(1.16±0.61)×109/L。6例(66.7%)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卡泊芬净治疗, 1例(11.1%)单用SMZ-TMP, 2例(22.2%)单用卡泊芬净,6例(66.7%)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6例(66.7%)患者疗效好, 3例(33.3%)患者病情恶化自动出院。结论 非艾滋病PCP缺乏特异性临床特点,临床工作中需提高警惕,恶性肿瘤、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糖尿病等免疫受损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加之合并斑片影、磨玻璃影等胸部影像学改变,需及时留取合格下呼吸道标本送检,尽早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单位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