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武夷山市水文调节服务评估

作者:夏瑞; 张远; 杨辰; 周宇建; 杨中文; 彭菲; 马淑芹*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06): 1033-1042.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19.01.17

摘要

武夷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示范区,开展水文调节功能服务价值评估是福建省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需求.采用流域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在充分考虑流域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的基础上,精细化模拟了武夷山流域的水文过程,定量评估了2010年和2015年有植被覆盖和无植被覆盖两种条件下武夷山市及下属各行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径流调节量及其价值量.结果表明:(1)武夷山市2010年和2015年径流调节量分别为5.73×108和5.21×108m3,折合人民币分别为35.93×108和37.46×108元.(2)2010年枯水期日均径流调节量相比丰水期下降了0.013×108m3;2015年枯水期日均径流调节量相比丰水期下降了0.009×108m3.(3)星镇村和洋庄乡径流调节价值量明显多于其他行政区,均超过10.48×108元;崇安街道和新丰街道相对较低,均低于1.59×108元;其他几个行政区基本持平,在3.26×108~6.70×108元之间.研究显示,武夷山市区由于植被丰富,林地覆盖面积较大且密度较高,总体水文调节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受区域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有植被覆盖条件下在应对非极端气候时可以维持较好的径流调节能力,然而在极端特大暴雨事件中,现有植被种类的截留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短时强降水过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