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兰州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

作者:陈瑞; 孙建云; 李拥军
来源: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0, 10(03): 255-259.
DOI:10.13421/j.cnki.hjwsxzz.2020.03.005

摘要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居民死因构成和减寿状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居民人口资料和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编码进行,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死亡潜在减寿率(PYLLR)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兰州市居民男性、女性及合计年均粗死亡率分别为464.18/10万、337.32/10万和402.39/10万;男性、女性及合计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9/10万、345.18/10万和411.0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χ2=20.37,P <0.01); 2014—2018年兰州市居民死因顺位前6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70.44/10万),恶性肿瘤(90.07/10万),呼吸系统疾病(53.10/10万),伤害(24.61/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16.48/10万)及消化系统疾病(11.37/10万),前6位死因占总死因的90.97%(67 435/74 128);前6位死因PYLL为391 680人年,AYLL为5.81人年,PYLLR为22.97‰(391 680/17 048 544),其中伤害对寿命损失最大。结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威胁兰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和减寿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慢性病管理以及危险因素干预,减少疾病负担,提高居民期望寿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