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后血栓风险与术前超声血流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

作者:解敬伟; 谢丽娟; 田玉晶; 李天成; 宋诏民; 李肖云; 郭旺盛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06): 915-918.
DOI:10.16190/j.cnki.45-1211/r.2019.06.012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T)与术前超声血流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形成PVT,将患者划分为血栓组(33例)和非血栓组(69例)。对可能导致PVT形成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预测术后PVT形成的效能。结果:血栓组出血病史比率、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尿素氮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术前门静脉直径明显长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出血病史、较高水平的D-二聚体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4、1.211,P<0.05),而较高的门静脉血流速度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70,P<0.05)。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对预测术后P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75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85cm/s、2.75mg/L。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前检测门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识别术后PVT高危人群。

  • 单位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