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目标导向输注技术的研究

作者:曾玲双; 李丹; 付园园; 侯义祥; 刘姣
来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 44(09): 948-952.
DOI:10.16050/j.cnki.issn1674-6309.2022.09.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率(heart rate,HR)和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作为监测导向控制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全麻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病情分为低危组(L组,n=50)和高危组(H组,n=50)。机械通气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SBP)降低20%或<80 mmHg持续5 min后开始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记录入室安静后(T1)、镇静后(T2)、诱导后(T3)、气管插管后(T4)、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前(T5)、术中(T6)的监测项目:SBP、HR、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输出量(cardic output,CO)、PI、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等。检测术前及术毕的血浆乳酸(lactate,Lac)值。结果 与L组比较,H组在T6时点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在术毕时的Lac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2时点比较,T6时点L组的HR、CO降低,TPR升高(P均<0.05)。与T2时点比较,T6时点H组的CO、SV均升高(P均<0.05),HR、MAP、PI、T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以HR和PI作为监测导向控制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速率是可行的。

  • 单位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