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尸头解剖探索颞部主要脂肪室的解剖层次和自体脂肪的填充入路, 以及临床回顾性分析大容量脂肪填充颞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5具新鲜尸头(10侧, 年龄25~50岁, 男性2具, 女性3具)的颞部脂肪室解剖, 明确颞部脂肪室大容量填充的安全、稳定的层次。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外科及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颞部脂肪移植患者资料。按照脂肪填充注射层次和量, 将纳入患者分为大容量组和常规组。大容量组需要满足填充层次至少包括3层脂肪室, 填充量一般大于15 ml;常规组仅填充1~2个层次, 为皮下脂肪和颞中筋膜, 填充量一般小于15 ml。术中从额部发际线内进针, 针对主要的脂肪室进行脂肪注射。对比研究2组的单侧注射剂量及术后3个月的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术后3个月随访评估时, 以首次手术中利用剩余脂肪制作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SVF-gel)进行局部微调。结果解剖研究发现颞部存在浅、中、深3层主要脂肪室, 即皮下脂肪层、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年老患者颞部的皮下脂肪菲薄, 颞浅脂肪垫及颞深脂肪垫萎缩明显, 对颞部浅层软组织支撑作用明显减弱, 颞深脂肪垫可见明显萎缩伴一定程度的下移。临床研究共纳入50例接受双侧颞部脂肪移植的女性患者, 常规组和大容量组各25例。常规组年龄为(32.7±7.1)岁, 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2±1.9)kg/m2;大容量组年龄为(32.5±8.3)岁, BMI为(19.8±2.0)kg/m2;两组的年龄和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容量组填充剂量为(19.66±4.61)ml/侧, 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4.32±0.63)分, 患者满意率为92.0%(23/25);常规组填充剂量为(11.06±2.62)ml/侧, 手术医师Likert量表评分为(3.32±0.80)分, 患者满意率为68.0%(17/25);这3个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容量组手术效果更好, 患者对手术效果更加满意。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感染、脂肪液化、栓塞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解剖研究证明了颞部主要的3层脂肪室填充层次明确, 尤其是颞深脂肪垫的穿刺入路安全而可行, 为颞部大容量脂肪填充提供了依据, 相较于传统的浅层填充, 多层次大容量填充可明显提高填充效果和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