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中国的十余名留学生投师于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欧文·白璧德的门下,成为了他的嫡传弟子。这些学生回国后,创办了《学衡》杂志,与新文化运动派分庭抗礼,他们由此被学界称为"学衡派"。欧文·白璧德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给予了关注和评价,呼应了这场旷日持久但未决胜负的中西方文化论争。时至今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直接关乎到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着眼未来,中西文化的评价、取舍和走向问题,既是老生常谈,又是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重新审视学衡派与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对研究该问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