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影像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李俊; 任力杰; 韩漫夫; 李岳峙; 周竹青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3, 22(11): 985-988.
DOI:10.3760/cma.j.issn.1674-6554.2013.11.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WCST测验、N-BACK任务、P300及fMRI对24例抑郁患者及匹配对照组进行评定,得出相关指标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抑郁组WCST成绩、N-back反应时、P300波幅[(4.12±1.51)μV]、潜伏期[(392.02±23.60) ms]与对照组[P300波幅:(6.42± 1.73) μV;P300潜伏期(309.43±21.39) m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922,P<0.01;f=12.726,P<0.01).(2)病程和持续性错误数(r=0.596,P<0.01)、mRT(r=0.518,P<0.01)呈正相关;P300波幅和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P300潜伏期和N-back反应时、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3)抑郁组激活相对减弱脑区: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及额下回和顶上小叶.结论 抑郁患者表现为以额叶执行功能为主的认知功能损害,病程越长,损害越重.P300潜伏期是反应额叶执行功能的敏感指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