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变配准在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分次间剂量评估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赵强; 吴湘阳*; 常晓斌; 冯涛; 杨迪; 屈喜梅; 王学敏; 邓佳
来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2, 42(03).

摘要

目的比较近距离放疗分次间靶区和正常组织在形变配准(DIR)和简单累加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情况下, 累积剂量的剂量学差异, 分析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计划中, 形变配准技术应用于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3例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病例, 每个病例均进行了4次CT定位的近距离放疗。对每个病例的4次CT进行形变配准后, 计算并统计靶区D90和膀胱、直肠、小肠、结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形变累积剂量, 与简单累加DVH得到的累积剂量进行对比, 分析剂量差异与相似系数(DSC)的相关性。以此剂量差异(即形变配准造成的正常组织剩余剂量)作为限量, 在最新一次的CT上重新做计划, 分析此差异给靶区剂量提升带来的收益。结果经形变配准后, 膀胱D2 cm3、D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2.47±1.92)、(2.82±2.73)Gy(t=-3.65、-2.93,P<0.05);直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2.05±1.61)、(1.51±1.58)、(3.21±2.50)Gy(t=-4.02、-3.02、-4.06,P<0.05);小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累积剂量分别比简单累加DVH低(1.42±0.99)、(1.55±1.28)、(2.43±1.95)Gy(t=-3.52、-2.96、-3.06,P<0.05)。靶区D90、膀胱D0.1 cm3和结肠D2 cm3、D1 cm3、D0.1 c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和剂量差异相关性不明显(P>0.05)。利用形变配准可一定程度上提升靶区剂量, 中位数为150 cGy。但形变配准精度有待提高。结论在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分次间, 仍建议采用简单剂量累加方法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累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