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片(凯美纳)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途径将其分为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组51例、盐酸埃克替尼片组51例和全脑放疗组40例。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组为全脑放疗同时口服盐酸埃克替尼片,放疗剂量为40~50 Gy/20~25 F,1个月内放疗完成,盐酸埃克替尼片为放疗开始时每天口服一片,剂量为125 mg,3次/d;盐酸埃克替尼片组为每天口服一片盐酸埃克替尼片,剂量为125 mg,3次/d;全脑放疗组放疗剂量为40~50 Gy/20~25 F,1个月内放疗完成。三组患者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从开始治疗至病情进展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通过χ2检验分析三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Kaplan-Meier检验法分析三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盐酸埃克替尼片组与全脑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盐酸埃克替尼片组与全脑放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高于盐酸埃克替尼片组和全脑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盐酸埃克替尼片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数与全脑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66.7%,高于盐酸埃克替尼片组的41.2%和全脑放疗组的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片联合全脑放疗在不良反应可耐受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
-
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