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作者:和俊雅; 戚昕; 李中林; 周菁; 邹智; 屈敏;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李永丽*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 37(11): 1087-1092.
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23.11.002

摘要

目的 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 QCT)技术检测不同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变化,探讨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与化疗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0例,其中60例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术后采用培美曲赛+铂类方案化疗,30例肺鳞癌患者(肺鳞癌组)术后采用多西他赛+铂类方案化疗,40例术后未化疗者为未化疗组。记录3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高血压、脂肪肝情况;术前和化疗3个月3组行胸部CT平扫,应用QCT技术于肝门静脉所在层面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化疗后肝脏脂肪含量、GPT、GOT增加值;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值与GPT、GOT增加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 (1)3组年龄,BMI,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有吸烟及饮酒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术前肝脏脂肪含量及GPT、GOT、ALP、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10.55(7.38,16.03)%]及GPT[30.60(17.38,55.23)u/L]、GOT[26.70(21.00,32.10)u/L]水平均高于术前[9.35(6.03,12.08)%、22.25(15.43,35.83)u/L、20.10(17.10,23.88)u/L](P<0.05),ALP、GG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化疗组、肺鳞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及GPT、GOT、ALP、GG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GPT、GOT增加值分别为3.30(-1.63,8.55)%、6.00(-4.65,21.85) u/L、5.50(0.03,12.28)u/L。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值与GPT、GOT增加值均呈正相关(r=0.433,P=0.001;r=0.389,P=0.002)。(5)化疗3个月后,肺腺癌组肝脏脂肪含量增加41例,未增加19例。脂肪含量增加者BMI≥24 kg/m2比率(70.7%)高于脂肪含量未增加者(42.1%)(χ2=4.501,P=0.034),年龄≥65岁、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脂肪肝及术前GPT、GOT、ALP、GGT水平与脂肪含量未增加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OR=3.972,95%CI:1.123~14.051,P=0.032)是肺腺癌组化疗3个月后肝脏脂肪含量增加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腺癌患者术后化疗3个月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肝功能受损,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越多肝功能受损程度越严重;BMI≥24 kg/m2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风险增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