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关于匈奴丧葬习俗的记载简略,不同时期基于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相比对而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关于匈奴“近幸臣妾从死者”葬俗的记述,学界以往的研究多局限在单个墓葬方面,认为“从死”体现为割发代首的“发殉”。本世纪以来,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积累,揭示出大墓与其周围独立埋葬、排列有序的小墓之间存在从属关系,所谓从葬墓以及将从死者置于墓主棺外的殉葬或人牲现象的发现,都为解释从死者葬俗提供了新佐证,而发殉也应置于从死葬俗范围内加以考虑,不同形式的从死可能存在时间早晚、地域分布和族群差异。考古材料由于零散、残缺、偶然性和不平衡性,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局限也应引起学界重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