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颅内大动脉狭窄性卒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脑血流灌注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探讨侧支循环的功能评价。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4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或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病7d内行CT灌注(CTP)检查,其中20例患者在3个月、15例患者在6个月、10例患者在12个月复查CTP。对不同随访时间点进行对比分析患侧脑血流量(CBF)参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CTP各参数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和相对延迟时间(rDelay)。结果 3个月复查时有50%的患者CBF参数无明显改变,甚至有30%的患者CBF在进行性下降,仅有20%的患者CBF参数增加;6个月复查时,有47%的患者CBF无明显改变,有20%的CBF在进行性下降,有33%的CBF增加;12个月复查时,有40%的患者CBF无明显改变,有20%的CBF在进行性下降,而有40%的CBF增加。且在12个月时患者mRS评分有所下降(P <0.05)。3个月访视组CTP各参数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CBV、rTTP、r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个月时CTP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MTT、rTTP和r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CTP表现为缺血半暗带区rCBF增多,rMTT、rTTP和r Delay均较发病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CTP中CBF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均有增加及下降的改变;不同时间点CTP各参数变化不同,TTP、Delay、MTT时间参数变化较早,CBF和CBV参数变化较晚,且在12个月复查CTP中CBF增加最明显,且患者预后较好,更能间接反应侧支循环建立及预后情况。

  • 单位
    神经内科; 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