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提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并非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的另一种表达,而是对孔子恕道的发展。孔子恕道,基本是在统治集团内部地位较高的统治者对地位较低者所行,是在封建制、宗法制下对统治者的道德期许。在制度层面,孔子恕道是依附周制的。而子贡恕道,较多关注个体权利,蕴含个体追求平等、自由的萌芽,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变迁背景下产生的全新命题。澄清孔子恕道与子贡恕道差异,有助于认识先秦儒学丰富性、多样性,对今日之继承具有重要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