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9年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及暴露评估

作者:董峰光; 阎西革; 宫春波; 王朝霞*; 邢晓明; 邢玉芳; 孙月琳; 郑重
来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12(01): 376-381.
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1.01.069

摘要

目的了解烟台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状况,评估烟台市居民膳食来源玉米赤霉烯酮的暴露量。方法 2012-2019年随机采集烟台市13个县市区食品样品405份,包括谷物及其制品、玉米油和焙烤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结合粮油食品的膳食消费量进行暴露量点评估。结果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总检出率为8.15%(33/405),总超标率为0.99%(4/405),平均值为7.85μg/kg。玉米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2.96%(31/135)和15.07μg/kg。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检出率和均值分别为10%(2/20)和6.17μg/kg。小麦及其制品、小米、焙烤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均未检出。散装样品比定型包装样品更容易受到污染。在平均值、P50、P75和P90污染水平下,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食品安全指数(food safety index,IFS)<1,处于安全水平。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的IFS>1,膳食风险处于不可接受水平。但高污染水平的(P95)玉米油的IFS<1,处于安全水平。结论玉米相关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较其他食品种类高。消费者通过摄入谷物及其制品和玉米油造成玉米赤霉烯酮的膳食暴露风险较小,除高污染水平(P95)的谷物及其制品外,其余均处于安全水平。